35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穿越之寡妇丫鬟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28

分卷阅读328

    子,天天穿在新衣服在村里转悠,逢人就说自家的儿媳妇的嫁妆如之何如之何,对她多孝顺之类。

没多久,李家就开始翻盖房子,李陈氏逢人就说儿媳妇家给了多少银子,说是想让他们老两口享福的。房子盖好没多久,李陈氏就托人四处给李二瘸子说媳妇。老李家盖了新房子,又保证说娶媳妇给十两银子的彩礼,媳妇今年也盖一套齐整的大院子,所以虽然李二瘸子有残在身,还是很快就说了一门亲,唐氏没多久也进了门。

唐氏进门没多久,王氏就临盆了。王氏身子骨弱,足用了一天一夜才强撑着最后一口气生下宇儿,李富贵当时得知妻子去世,在屋外失声痛哭。宇儿满月后他又放下锄头进城做工,很少回来。

可怜宇儿,没吃过一口亲娘的奶,若不是李老头牵回来一只奶山羊,怕是难活下来。李陈氏自王氏死了后,郁郁了很久,唐氏更懒得照看襁褓中的弱儿。所以说宇儿是李陈氏带大的。还不如是李老头带大的。

普和六年,李田贵回家过年,去给妻子上坟后回来就一病不起。两个多月后就去了,宇儿真的就成了没爹没娘的孩子。

李老头因为大儿子的死伤心欲绝,再加上方士的话,也将儿子的死因归结到宇儿身上。不再管他,宇儿在李家的处境越发艰难起来。直到李二瘸子赌输了钱把主意打到他的身上,被蓝怡救下。

蓝怡听完,握紧拳头,强忍着眼泪。

周月娥抹抹泪珠子。“宇儿这孩子,从小就没穿过一件干净衣服。两岁时唐氏又给李家添了儿子,他奶奶和二婶越发不待见他。这孩子两岁多才学会走路。他奶奶嫌他到处跑,就在院子里挖了个一尺多深的坑。让他在坑里自己玩,吃饭时才抱上来。宇儿四岁,就开始跟着打猪草干活,那时,他还没一个箩筐高,我经常让子齐几个帮着他,顺带再给他带点吃的。”

蓝怡泪如雨下,哽咽难言,“二姐,村里人不喜欢宇儿,也是因为方士的话?”

周月娥擦擦眼泪,“也不全是。宇儿这孩子越长越不像李家人,大伙都说他不是李家的种,李家老一辈人们就越来越不待见他。”

“那宇儿的姥娘那边的人呢,看宇儿这样也没人过来管管?”听着就知道王氏家境不错,出嫁时又有一堆陪嫁和三十两银子的贴补,说明她的娘家待她还是不错的。

周月娥也皱眉,“说起这件事就更让人难琢磨了,宇儿的娘怀着宇儿时,王家只在第一年底来了辆马车,带了一大车的东西过来,除了车夫,就是一个夫人带着一个老婆子,宇儿的奶奶说那夫人是宇儿的姥娘,俩人来去就待了不到一个时辰。宇儿他娘死后入葬,王家没来一个人,那年年底又来了辆马车,听说王氏死了,连门都没进就走了。”

这的确很反常,蓝怡接着问道:“这户姓王的人家,住在黄县城里?”

周月娥摇头,“不是,听说是住在登州城内,具体在哪咱就不知道了。”

蓝怡脑子一团乱,一边心疼着宇儿,一边想着王氏的不同寻常之处。周月娥忽然又压低声音说道:“大年初二那天,我听到唐氏和李二瘸子吵架,吵得越来越大声,说老李家骗了她。我当时正好在院子里,你猜,我听到什么?”

蓝怡摇头。

周月娥也不是真要她答什么,接着说道:“原来,宇儿的娘嫁过来,可不是只陪送了三十两银子,王家人还答应每年给李家二十两银子,让他们好好照顾王氏母子。宇儿他姥娘那次来,就是来送银子的。宇儿的娘过世后,王家不肯再给银子,我听着唐氏的意思,李家娶她进门的时候,许了每年分给她五两银子的。”

竟还有这样的事?看来王家人不是不管王氏,却在王氏死后看都不看宇儿一眼,他们厌弃宇儿?为什么?

周月娥接着说道,“事我也就只知道这么多,李四叔家日子不好过,现在他们盯上了你,轻易不会松口,你警醒着点。遇着事情你也别跟这样的人见识,他们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跟他们生气也是犯不上。他们真要敢来,你就让卫极去应付,别看卫极闷声不响的,他小时候浑着呢,对付这样的人自有一套。”

周月娥走后,蓝怡忍不住趴在炕上呜呜哭了一顿,才将心里的不平和悲伤发泄出去,梳洗之后到王二叔家吃饭。

隔着栅栏,她见到宇儿和文轩跟在王二叔身后,帮他抱着草去喂羊。王二婶和贾氏坐在院子里聊天,所有人都带着笑意,宇儿脸上幸福的笑容让蓝怡忍不住眼圈泛红。

“娘,娘,”宇儿看到她,挥舞着手中的草叫道,“二爷爷说,圈里的母羊也有崽子,再过几个月就能生小羊。”

文轩在旁边纠正道:“哥,二爷爷说了,不是‘生’,是‘下’崽。”

宇儿皱着小眉头,认真道,“娘说是生就是生,娘才不会说错。”()穿越之寡妇丫鬟

正文第二三八章周家填房

因为今年过年晚,雨水节与新年赶在同一天,年后天气日渐暖和起来,溪水开始解冻,村里人破五之后便急着下田忙碌。这边的老农都知道,“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麦田返浆,抓紧松耪”,“春天比粪堆,秋后比粮堆”等,若想秋日粮仓满,春日里锄地、上肥上水丝毫马虎不得。大家都憋了一冬的劲,恨不得这几天都使出来,尚未进程做工的年轻人也脱去棉衣,帮着父母在田间忙活。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不过,农家更讲究春捂秋冻,特别是老人孩子。因为去年春暖,蓝怡没有照顾好两个孩子让他们生了病,今年她格外注意,和贾氏一起认真照看两个孩子,饮食和衣物的添加都极为讲究。

家里没有麦田,山坡上的牡丹也不到松绑的时候,蓝怡这几日在家忙着给宇儿预备去义学要用的东西。虽说书包文具这些大件都是早就预备好的,但坐垫、暖鞋、露手指头的手套、保温的水杯等也都要一一备齐。

其他还好说,保温的水杯比较难办。蓝怡骑着毛驴到竹林里挑了一跟粗细适中的竹子砍回来,请二叔帮宇儿用竹节做了水杯,之后她又用粗布夹棉花做成杯套保温,效果还不错。陈氏瞧着好用,给大福也做了一个,大福今年也要入义学。除了他们俩,还有牛嫂家的牛蛋和一对双生女儿小花小草,八婆二嫂家的大妮子和二妮子也要一起入学。

村里女娃随着男娃一起入学的事情,在村内热热闹闹地开了几次会商量后就定了下来,女娃的束脩是男娃的一半,不过上义学的日子和时辰是一样的。

束脩。就是学生入义学读书的学费。大周各村的义学,衙门每年会拨给一部分银子,村里的各家族也会出族产补贴一部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