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青山不改[综武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8

分卷阅读168

    而且都还没有给顾青拒绝的机会,顾青会高兴才怪呢。

这般的顾青才会闷闷不乐,就连在他回汴梁城后赵祯封他为安乐侯,他都没怎么觉得多安乐。

可不安乐归不安乐,既是赵祯下了圣旨,那顾青就得跑一趟皇宫去谢主隆恩。等顾青穿戴好安乐侯的服饰,来到皇宫文德殿时,在殿外意外的见到了八贤王。

说来在“狸猫换太子”案告破前,官家赵祯对外都是真宗从八贤王家中过继的嗣子,只在赵祯登基后,八贤王为了避嫌也有不和刘太后争锋的原因,就很少在朝堂上露面。可他在宗室中的地位本就不低,本人又很有贤名,朝堂上有数位朝臣都经由八贤王推荐,又便是在民间人气也不低,这般一来人人都发自内心的尊称他一声“八贤王”。

顾青近前行礼:“王爷。”

“元英不必多礼。说来我还未当面恭喜安乐侯,想来我这声恭喜不算晚吧?”八贤王语气里带着显而易见的亲切,再者他虽比比官家大二十五岁,但人家保养得好,又是天潢贵胄的,端起范儿来那叫一个雍容,也就是气质非凡,这般亲切待人起来,就非常容易叫人有好感,进而心折八贤王的气度,道一声:‘不愧是八贤王’。

“当然不晚,事实上您是除了我爹外的第一个。”顾青直起身来,他这一身侯爷朝服穿上身上,更显得人如芝兰玉树,加上他本就是未语先带三分笑的,如此一来更让人望之心喜。又不等八贤王再说什么,顾青就继续用拉家常般的口吻道,“我爹还说官家给我的封号十分好,安乐安乐,生时平安死时喜乐,我也这般觉得。”

八贤王:“……??”官家不是这个意思吧?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得有点晚了,今天还有二更。

顺便发个角色备选表:

1.杨广的儿子小胖太子杨昭

2.石之轩的儿子石青璇

3.李渊的儿子李建成

4.其他……

——就是跟“儿子”过不去了==

第77章七五(15)

近来朝堂上不怎么安宁,主要还是官家不再顾忌嫡母刘太后,欲将刘太后的势力连根拔起。

本来刘太后的势力,这几年随着官家亲政就被大幅度削弱了,可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官家所不容。

稍微有点眼色都联想到重九节后传出来的“小道消息”,即刘太后陷害先皇妃子,本来还有朝臣以为这是官家捏住的一个小辫子,甭管这个小辫子看起来不如何,可能给官家一个正大光明发难的理由就行。可大部分朝臣都没想到,刘太后陷害先皇妃子的事最终证明它是有像戏文里唱的那样,一波三折,高潮迭起。

用狸猫换下李妃生的皇儿就算了,后宫中争斗从来就没少过;

李妃所生的皇儿被忠心内侍带出去也就算了,即便是内侍也是有上进心的,比方说想争一个从龙之功什么的;

这李妃所生的皇儿兜兜转转的,还是成为官家,也可以说成是这位皇子本就是得天庇佑,无论如何都是要成为九五之尊的;

可这么多年竟还让官家发现了这件事,最终还找回了当年被陷害,而流落民间的生母李妃什么的,就太让人看不过去了吧。

说好的斩草要除根呢?

咳。

反正呢,朝臣们更多的还是感慨这桩事怎么就那么曲折,而且还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可真相大白后,刘太后倒台是真,树倒猢狲散也是真,朝臣们也彻底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官家如今已大权在握,不会有谁再能撼动到他的地位了。

又有罚也有奖,当年忠心护主的陈林被提拔为都堂,寇珠,余忠和秦凤都得了追封,还有这几年奉养李妃的范宗华也得到了嘉奖。

以及作为最先撞破这件事,并且还使巧记让郭槐和刘太后吐露真言的“锦毛鼠”白玉堂,他被封为正四品御前带刀侍卫,供职于大理寺。这和展昭的封赏相当,不过还有一点不同的便是鸣鸿刀,它摇身一变变成了御刀,在赵祯那儿过了明路后作为奖赏赐给了白玉堂。

最后就是顾青,他被封为安乐侯。

说来就顾青的功绩,封为安乐侯似乎也就如此,可考虑到庞太师在官职外的爵位是颖国公,作为儿子的顾青不好越过他爹去,因而赵祯就只有封他为安乐侯。另外再看的话就知道他这次的封赏是很“充实”的,因本朝的规矩,食邑一千户上为侯,公爵的食邑在两千户以上,不过食邑数字只是虚的,唯食实封才是实实在在可享有朝廷发放俸禄的,顾青的食实封是一千户,是食实封中最高的一等。

虽然总共没多少银子。

但不管怎么说吧,被封安乐侯对顾青来说还是锦上添花的。

待入得文德殿,人逢喜事精神爽的赵祯就挥手叫内侍们退下,然后状似轻描淡写的问顾青:“元英不喜欢‘安乐’这个封号?”

顾青可不担这罪名:“臣什么时候说过这样以下犯上的话?”

赵祯回道:“你不是和八皇叔说‘生时平安死时喜乐’?”

顾青态度诚挚道:“臣以为这是对‘安乐’这一词最好的解读,更有臣生时平安,到死时觉得并无遗憾,这不正应承着臣生在好的时代,有着贤明的君主,清明的朝堂,安居乐业的百姓吗?”

“嗯嗯。”赵祯听着觉得倍儿受用,说实在的能从他家小舅子嘴里听到几句真心实意的奉承话,那可真是比登天还难。虽然这番话里就只有提到他半句,可九州安泰,百姓安居乐业不也是他这个贤明的君主统领出来的吗。

顾青在眼皮底下轻轻翻了个白眼。

赵祯得意完后,又想起顾青在陈州府遇到的案件。说来这也是他的一个习惯了,每逢顾青从外面回来,他总是要问一问他破的案件,像这一次顾青想瞒也没办法瞒,毕竟要给鸣鸿刀这把和轩辕剑同出一宗的名刀过明路。只这次赵祯首先关注的并不是具体案件的破获过程,而是,“元英,你看你这次并非因案件外使,却仍旧碰上了案件,让朕不免觉得你走到哪儿案件就跟到哪儿。你以前也是,就连出个门去酒楼吃饭,都还能遇到小到偷盗,大到有人被害的案件,你说说你这是什么体质?”

“陛下是不是误会了什么,”顾青云淡风轻道,“不是臣走到哪儿案件就跟到哪儿,而是案件本就在那儿,只是臣善于观察,并发现它们而已。”

“那朕怎么就发现不了呢?”赵祯不服输的说道,说完他自己就后悔了,他这不是自取其辱吗?所以不等顾青一针见血的指出来,赵祯就清了清嗓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移了话题:“皇娘昨儿跟朕夸起你,说你年少有为不说,还天资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