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鱼水春来/鲤鱼精后宅攻略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38

分卷阅读238

    反倒跑到了jiejie前面,这样着实与礼不合。

况且,于清杨总觉得女儿还小,舍不得她这般早嫁人,留她一留,也更显得女儿金贵些。

于是他大笔一挥,便写了封信给徐泮递了过去,说是要将婚期推到来年春天。

徐泮一看,当即瞪了眼。

他想着那人儿多少年了,从西北到京城,从于家孝期开始到结束,他等的心急如焚,便不能今年夏天便把婚完了,于清杨却还让他推到明年去。

满满一年的时间,让他如何受得了这相思之苦?

他总是担心夜长梦多,虽定了亲事便算是他的人了,可还觉得无论如何先娶回家里,放在眼前安心一些。

徐泮当然不能同于清杨直接说不愿意,他只推说钦天监那边还要算一算,却在某一日在路上偶遇了费元。

他拉着费元喝了回酒,晚上费元回到家去,便同平成侯说了一番话。第二日,崔氏便收到了平成侯府的意思,说是请了钦天监算的,说费元同于小霏的大婚,九月最佳,若是错过,便得再等一年。

平成侯府这边当然等不到了,费元可是独子,若是要推后,那也只好先给费元纳一位妾室,开枝散叶起来了。

崔氏母女当然不会同意费元成亲前便纳妾。想着到九月底,还有半年的功夫,虽则太急了些,可总比纳妾强的多。

于是崔氏一咬牙也就应了。

婚期的事情转了一圈,又转回到了于清杨这里。

他听说于小霏同费元定下九月份的婚期,着实吓了一跳,可崔氏都同意了,他也没什么可说的。所以徐泮再同他说钦天监还是坚持原来的婚期的时候,于清杨点了点头,便也没说旁的。

徐泮这里安下心来,每日下了衙便监工收拾忠勤伯府的正院,乐此不疲,然后安安静静的等着十月的到来。

相比之下,敬莲园的崔氏,却愁的嘴角长了一圈泡。

婚期提前了,平成侯府要的嫁妆,却还没有着落,虽然好些家什她都提早替于小霏备下了,可那些都是按照于小霏要嫁到平常读书人家备的,而如今她要嫁的侯府去了,这些东西,便有些不够看了。

这个问题程氏自然也面对过,可程氏同崔氏不同,一来于小灵的婚事订的颇早,二来,程氏手里的银钱也充足。

就比方说,之前程氏为于小灵定下的四十八抬楠木雕花箱笼,本来还想着是不是多了些,如今看来却是全不多的,再加上大家的家什,凑成七十二台嫁妆,全不成问题。

而程氏还怕这些箱笼打的早了,不够精致,又找匠人细细雕了一遍,再加了银钱,补了十二抬箱笼,就怕装不下于小灵的嫁妆。

届时箱笼盛了满满当当的嫁妆,风风光光地抬进忠勤伯府,不算太多,却也不至丢了脸面的。

相比之下,崔氏可以说是捉襟见肘了。他正是要时日没时日,要银钱短银钱。

旁的地方被人说嘴也就罢了,最最要紧,正是装嫁妆的一抬抬箱笼,那可是要绕上半个京城,再摆到平成侯府给人看的,不够体面,可是要丢了大人的。

崔氏没得办法,只好又同自己的女儿商量道:“嫁妆箱笼可是头等要紧的,那些大件儿的家什,咱们倒有几件能拿得出手的,实在不行,先借你苑表姐那几件中看的顶上,只是她的箱笼也是早前打的,摆到侯府不够看。要不咱们同你大舅舅借些银钱,多使些银子加紧打制出来,也好丈量其他的东西?”

于小霏一听就皱了眉头。

都说慢工出细活的,便是加了钱又有什么精细可言?

她不乐意了,眉头压得甚低,瞧见崔氏一脸难为,心下转了转,忽的眉头一挑,说道:“惜芙院不是有现成的么?娘何必舍近求远?”

“那是你二婶娘为灵姐儿准备的,哪里舍得借给咱们?”崔氏摇头道。

“那惜芙院又不是二婶娘当家,如何借不到?只要二叔父点头便是。想来二叔父也不能偏私了去!”于小霏冷哼一声道。

崔氏一想,觉得也对的,面上有了笑意,说道:“我儿这话说的倒是不错,你二叔父总归还顾念些情分的。再说咱们你的婚期比灵姐儿早上一个月,咱们只是应付几日,回头再还了她,有什么打紧?”

崔氏这样一想,便松快下来,谁知于小霏却从鼻孔哼笑了一声,说道:“还不还,且另说吧!”

崔氏被女儿此言惊了一下,问她道:“我儿这话什么意思?”

“还能有什么意思?都是于家的女儿,凭什么她有好的东西,我却要借她的?!我今此就要打着借的名义强取,到时候跟我要,我就说不见了!二婶娘不是三头六臂么?再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好了!”

崔氏闻言张口结舌的,说不出话来,愣了一下,有意劝女儿一句:“霏儿……”

她还没说完,就被于小霏尖声打断了:“当时在安亲侯府,便是她惹得平成侯夫人不快了,夫人定是要把这笔账算到我头上来!娘,你女儿吃了这么大的亏,难道连出口气都不行吗?!”

崔氏不知还有这份缘故在里头,她回头想到几次三番,平成侯府都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心头立马明了起来。

劝告的话立即烟消云散了,她道:“既然如此,娘去你二叔父那里试试。到时候借来了,你找个好些的由头,东西既不给他们,也不要闹得太过难看了。只让他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便是了。”

☆、第二六一章青石路

这日天色有些晚了,昏黄的日光照着干燥的小院,像火光在干柴旁晃动,来回之前总是荡漾着不安的气氛。

于家的长房嫡孙总是每一季都要生些毛病的,年岁慢慢大起来,不用隔三差五地卧床歇息,已然不错了。似春日这般干燥多风,春风里又夹着西北吹来的风沙,他这几日喉头不适,咳喘得便厉害了些。

这日于清杨亲自带着于霖读书,手把手地教他文章制艺,还没到了要进晚膳的时候,厚朴却过来传话,说大夫人为三少爷送补药来了。

从前崔氏也不是没为于霖送过药,大多也就是打发丫鬟送过来;便是自家来了,也从不打扰于清杨带着于霖读书,不过将补药交给厚朴他们,远远的看一眼便回去了。

而今日厚朴却专门过来通报,于清杨闻言眼中闪过诧异,旋即说道:“请大夫人进来。”

崔氏是端了两个瓷盅进来的,进门便道:“二叔辛苦了,我炖了些家常的枇杷露,二叔用这润润嗓子吧。”

他说着,便把两个瓷盅分别放到了二人脸前。

她给于清杨的是枇杷露,递给于霖的却是药了。

于清杨十分惶恐!连忙起身朝她道谢:“大嫂不必这么客气,都是一家人。”

崔氏虽然时常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