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山河万朵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0

分卷阅读120

    城此次戎狄人突然来袭一事详谈一番,这一谈,便是两个时辰。

回到太尉府已是深夜,然而严括并无睡意,而是脚不停步的进了书房,将今日乾元殿内得知的事告诉了候在书房内等他归来的左盛。

书房内,黯淡的烛光微微闪烁,左盛听着严括所言,沉吟片刻,道,“一万戎狄人突然出现在祁州城?”

“不错。”严括道,“六百里加急文书,一万戎狄骑兵突然出现在祁州城外,祁州守将只有六千,这一仗,只有看祁州城的守将能坚持到何时了,沧澜山屯兵三万,加上那归顺朝廷的一万万历军,只要祁州城能等到太子的援兵前往,这一万戎狄人便不足为患了。”

左盛道,“万历军已经归顺朝廷了?”

“不错。”严括道,“今日午时从沧澜山传来的军报,兵部已呈报与老夫。这倒是个意外收获,没想到,这位太子殿下倒是有些手段,老夫似乎小瞧他了。”

左盛不动声色的轻扫了严括一眼,淡淡道,“这位太子殿下总该有些手段,否则又怎配大人亲自辅佐?第一次出门远征,若无些功绩,也难堵住这满朝文武百官之口。”言毕,左盛话锋一转,道,“不知大人可曾发觉另一事?”

严括疑声道,“何事?”

“这戎狄人,为何突然出现在祁州城下?”左盛道,“祁州城前些时日才出现乱军一事,若是万历军此刻并未归顺朝廷,祁州城前有乱军,后有戎狄?是有人通风报信?还是戎狄早已虎视眈眈?”

严括眸光一沉,突然想到什么,连忙道,“先生,今日沧澜山来的军报上不仅仅是万历军归顺朝廷一事,还有一事我忘告之先生,便是沧澜山上发现了戎狄人。人数暂且不知,不过万历军已擒获数十人,此刻应在押送回京的途中。”

闻言,左盛波澜不惊的面色微微一顿,沉吟片刻,忽然道,“戎狄人此番来袭,果然是有预谋的!”

左盛将书案上的地图翻开,视线沿着沧澜山与祁州的边线缓缓上移,沉声道,“戎狄人夜半翻越沧澜山,意图悄然潜入我朝境内,却不知沧澜山有屯兵,夜半潜袭失败后,他们所幸开门见山,直接兵临城下,意图侵占祁州城!他们以一万骑兵攻城,定是知晓祁州城内守将不多,他们若突然攻城定然能够拿下祁州城。”

严括隐约猜到左盛话中之意,“先生的意思是?”

“大人该记得,戎狄每次来袭只有数千人,如秋风扫荡来去无踪,此次却大举入侵且夜袭沧澜山,显然是早有预谋,一万人马突袭祁州城或许能够成功,但不足以应付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朝廷大军,那他们此次攻城的用意又是什么?”

“一万人兵临城下,便是与我朝正式宣战,既然宣战,便不会无功而返,若是在下所料不错,这一万人,只是先锋,他们还会有主力部队,若是主力部队临近祁州城,太子殿下率领的三万大军与刚刚归顺朝廷的一万万历军,也不会是戎狄人的对手!”

“还有,他们怎会如此了解我朝边关战事与布防?若是乱军未归顺,趁着朝廷内乱之际大举新兵,我朝廷大军必然要倾巢而出开赴边关,届时,边关,京城,又会出现何种变故?这一切,是否太过巧合?”

严括面色蓦然一变,“先生的意思是,朝中有人通敌?”

此刻,左盛的面色已是一片凝重。这个突然冒出的想法让他自己不免也吃了一惊,然而想起来,却是合情合理,沉吟稍许,道,“这只是在下的一个猜测。现下,一切便要看祁州城战局如何了。大人,也要早作防范。”

严括颔首。

这些话虽是左盛的猜测之语,然而以左盛的玲珑心思,他的猜测绝不会是空xue来风。他的确,需早作防范。

这一夜,心念祁州城战事,注定有许多人无法安然入眠。然而翌日午时,就在祁州城大捷的军报传入京城不久,另一道来自边城乾城的八百里紧急军报再一次划破西京刚刚平静下来的上空。

“八百里加急军报,大宛十万兵马兵临乾城——!”

“八百里加急军报,大宛十万兵马兵临乾城,此刻屯兵城外十里处,向我朝宣战——!”

第87章挂帅

午时,一轮明日照破笼罩在西京上空的萧索时,昭元帝传旨,命百官上朝,商讨边关战事。

半个时辰后,议政殿内,百官到齐,昭元帝于御案前俯视百官,略显苍老的面容一片凝重之色。“诸卿可知朕为何宣诸卿上朝议政?”

兵部尚书迈出列队,拱手道,“回陛下,臣等知晓,是乾城军情告急一事!”乾城八百里紧急军报传入京城,兵部尚书是头一个知晓的,也是他第一个上书昭元帝,询问如何派兵前往乾城迎敌。

“昨日,祁州城告急,今日又是乾城告急。祁州城小捷的军报传来没多久,如今,乾城外十里处,大宛十万大军压境!太尉大人!”昭元帝的目光落在御案之下右侧首位的严括,沉声道,“大宛十万大军压境,太尉大人有何想法?”

严括拱手道,“回陛下,大宛与戎狄人相继来袭,绝不会是偶然,既然敌军已大军压境,我朝自然要迎战,请陛下下旨,老臣即刻点兵派往乾城迎敌!”

“哦?”昭元帝沉声道,“太尉大人打算如何出兵?”

“回陛下。大宛既派了十万兵马兵临城下,想必是有备而来,我朝的军队便不可少于他们。如今乾城有边牧领一万将士屯兵留守,河西大营五万兵马还有两万可派遣前往乾城由边牧统率,距乾城不远的南华大营屯兵五万,可派遣往乾城。另外,西南方宁王属地有兵马五万,宁王属地距乾城仅百里,陛下可下旨从宁王处抽调三万兵力派往乾城,如此,我方便有十一万兵马,对付大宛十万兵马足矣。”

昭元帝道,“调动兵马容易,但乾城已大军压境,我朝派军前往乾城即便立即出兵尚需三五日,这三五日乾城该如何坚守?还有,这派遣出去的兵马,何人为帅最为妥当?”

严括沉思片刻,道,“边牧当年在常山担任都尉多年,征战沙场,有丰富的对敌经验,陛下若是愿意相信老臣的眼光,老臣想为陛下推荐此人担任此次的主帅职责。至于乾城,边牧就在乾城,且率领一万兵马,有他坚守,即便敌军有十万兵马,三五日已足够。”

这时,立于左方列队之首的赵权忽而将眸光轻轻扫向严括的方向,不动声色的扫了严括一眼,赵权收回目光,几不可见的向后侧首,眸光不知落向何方,片刻后便收了回来。

身后,管怀窥见此幕,雪鬓霜鬟的面容面无表情,如深渊一般深不可测的双眸深深凝视了赵权的背影一眼后,眼皮微敛,沉默不语。

御案上,昭元帝眉峰微蹙,正在思索严括所言时,御案左侧的一方列队中,一名御史忽然列队而出,拱手道,“启禀陛下,臣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