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寡人无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80

分卷阅读280

    放心!”

“我怎能放心……”

刘凌闭了闭眼,心中幽幽地叹气。

就算神仙的预言没错,他最终能够成帝,这交给他手中的江山,也是危机四伏,急需变革。

他父皇想要改革吏治,却恐怕没想过方党一开始想要的就不是把持朝政,富贵熏天,而是想要更进一步……

他想效法高祖之时,趁着天下大乱,再更近一步!

想起那位长相和蔼,总是慈爱地对着二哥谆谆教诲的方老大人,刘凌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此人最可怕之处,在于能忍,他如今已经年近致仕之年,却依旧忍而不发,等着的,恐怕就是一场足以导致天下大变的灾荒。

也是上天疼爱代国,代国国运昌隆,从父皇当政开始,小的洪涝或旱情一直都有,但大的天灾*却是从未有过。方孝庭恐怕已经等了很多年,终于等不得了,才开始想着人为的制造灾祸。

山崩、大雪、旱灾都不是人为能够控制的,但洪涝就不一样了。

只要地方豪强们在上游修起堤坝,竭泽而渔或引走河水湖泊里的水灌溉良田,必定就会使得河流改道、水枯泽困。

再加上调任河防的官员都是一些利欲熏心之辈,用不了多久,不需要等到天降暴雨,河防上就要出事。

今年关中又有旱灾,父皇如今动了方党,已经是对吏治宣战,他细细想来,如果今年没有动乱,明年春夏之际,恐怕方党也要放手一搏了。

什么储位之争,后宫之争,全都是虚的。难怪方孝庭根本不让淑妃娘娘在后宫里做什么,甚至不争权夺利以自保。

他着眼的,根本就和后宫、储位无关,一直在扶植二哥,也不过是障眼法而已!一旦方家真的成了势,就算二哥坐上了那个位置,日后也许就沦为傀儡,更说不得,可能还会被逼禅位给……

这一刻,刘凌由衷的感谢赵太妃和薛太妃从小对他的教导。若不是她们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学会的东西教导于他,以他今时今日的眼界,是根本想不到这么多干系的。

若不是他从小在赵太妃那里听过众多朝代兴起的故事,他根本就不会知道很多时候那些“英主”根本不是乘乱而起,而是这乱世就是他们造成的,也许可能是两三代人十几年、几十年的“布局”。

若不是他得了薛太妃那张薛家历代先祖为帝王开出的“书单”,那么他应该和大哥、二哥一样,每日读着圣贤之道、治国之策,将、之类的书籍当做“杂书”,不屑一顾,更不会知道山河地理对于治理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作用。

若不是王太宝林教他经济之道,告诉他商人对一个国家的作用、物价对于百姓的影响,听到粮价和马匹的价格有了波动,也许他根本理解不了其中的奥妙,说不定还在懵懵懂懂之间。

若不是萧将军教他武艺,若不是陆博士细细为他搜寻书单上的书籍、为他和沈国公府牵线搭桥……

在冷宫里的那么多年,每当他学的心力交瘁、彻夜难眠时,他也曾常常问自己,学这些东西有用吗?如果他一辈子都出不了冷宫,学这些东西又有何用?

如果父皇一直不肯正视他,他满腹经纶,是不是会比懵懂无知更加痛苦?

而如今,他终于懂了。

他由衷的感谢那些严厉教导他的太妃们。

正是因为她们,如今的他,才能像是刘氏皇族的诸多祖先一般,为这个国家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能力,而不是随波逐流,犹如被大潮推动的浮萍一般,只能祈求着上天给予一线生机。

薛棣为什么会冒着生命危险出仕、王家为什么会在隐藏身份这么多年后毅然回京,其中固然是因为他们从各个方面知道了亲人的消息,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

对于国家的责任,让他们摈弃了旧怨,没有冷眼旁观,而是选择了以身殉国的危险,来敲响最后一次警钟。

他们赌赢了。

直到此刻,刘凌才由衷的敬畏起这些士族的传承,即使被灭了族,薛家依旧有薛家的气节,王家依旧有王家的风骨。

如果这都不算是“国士”,那又有谁能够称得上“国士”?

这个国家曾经是无数个薛家、王家之流和高祖一起共同创立起来的,如今大厦将倾,他们对皇室纵有宿怨,然而对国家和百姓却不改初心。

如今的代国境内,也许已经到处都是方党之流,也许地方豪族列强已经摩拳擦掌着翻天覆地,但只要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兴盛和平之心不灭,则天地间的正气不灭。

在国运清明太平的时候,这股正气呈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在时运艰危的时刻,胸怀正气的义士就会出现,用自己的力量力挽狂澜。

人为的引起灾祸,只会让上天所厌弃,唯有为生民立命之心,会凛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

“只要正气不灭,代国绝不会被这些jian臣乱党所覆灭!”

刘凌深吸口气,重重地呼出。

他一无知少年尚且会为了国家的命运为之战栗,那么多为了国家曾经呕心沥血的忠臣义士,只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这些人是不会得逞的。

他坚信!

***

戴良是个心中揣不住事的人,当刘凌对他选择了和盘托出、托付重任时,他的身上就背上了重重的责任,这让他整夜整夜的都睡不着觉。

他曾是一个厌恶责任,只愿意及时行乐的人,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也开始学会了去关心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他甚至在床上辗转反侧,思考着如果祖父和父亲并不想管这件事,他该怎么办。

如果从家族的利益上来讲,他应该是站在家族这边,选择和家族共进退;可如果从他的立场上来说,他已经是刘凌的臣子,应当以全君臣的道义来选择为了这个国家而鞠躬尽瘁。

他的人生阅历还太浅,甚至不如从小在冷宫里一步步走出来的刘凌,所以思考了几天这样的“人生大事”后,就连刘凌都有些担心自己是不是太过乐观,将这种事情告诉戴良后,活生生把自己的侍读给折磨成这个样子……

不管怎么说,戴良还是在休沐那天起了个大早,穿戴整齐之后,像是上战场一般回了家。

那一天,连刘凌都坐立不安。

第二天,戴良回了宫,一见到刘凌就行了个大礼。

“殿下,臣幸不辱命!”

直听到他这句话,刘凌才算是真正的松了口气。

戴良用“臣”来称呼自己,说明沈国公府已经有了自己的决断。

他们选择站在皇帝,不,应该说,他们选择站在国家这边。

沈国公府虽然淡出政治核心很久了,但沈国公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