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天行有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6

分卷阅读56

    给祖宗脸上贴金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宣文公既然固辞太子之位,就不要再说什么他本来应该受封周王,作为他的后人,大宣一统天下是天定了。

然后,大宣真的横扫列国,一统天下了,宗周的九鼎也移到宣都去了。

各国遗民被打脸打得噼啪响。

为了表示大宣得享天下是天命所归,始皇帝在更易自己的帝号之后,还特意追封了这位先祖。

大宣自文公始建国,传至始皇帝,历三十一世。

始皇帝追封前七代宣王为皇帝,又追封初祖宣文公,号为祖王。

始皇帝声势浩大地启出了由宣桓公郑重地封起来的天书后卷,那是宣桓公留下遗命,除非有朝一日大宣一统天下,或者有亡国之祸的时候,才能开出来的。

原本长城之内的诸国就肩负着抗衡戎狄、胡人的重任,始皇帝拿出的天书的后半部分,再加上胡人贵族的证实,只是坚定了宣人远征的决心,并且让他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罢了。

即使是战国时代之后,各国之间还讲究即使毁人宗庙社稷,也要尽量给人留一丝香火,什么斩草除根,并不是对内使用的。

原本对各国遗民还很头大的始皇帝,给了那些末代诸侯两个选项,一是接受大宣册封,然后重复祖辈的筚路蓝缕,到长城之外开疆拓土,复武王时期宗周各诸侯之故事,二是在长城之内,当一个普通的庶民,不复从前的尊崇地位。

多数人选择了第一种,再加上因军功爵起家的诸多大宣卿士,也统统受封,领着大军在外继续征战。

三世时期,胡人终于被打得狼狈逃窜,放弃了草原,逃往西域乃至极西之地。

四世虽然重视修养生息,但是只是暂缓了对西域诸多小国的攻掠罢了。

毕竟这些小国和大宣比起来,不过是弹丸之国,就连稍微强大一点的诸侯都能轻松剿灭一部分国家。

四世将西域的开发交给了列侯贵族、宗室诸侯,而后打起了南方的主意。

虽然百越之地偏僻蛮荒,但是在数代皇帝的经营下,也打通了于极南之地交通的道路。

有宣文公留下来的神人书,加上大宣以周边各族、各国之力以奉本土,大宣和其他化外之地的差距起码以百年计。

大宣所遇到的国家,有像西域三十六国这样子实际上不计其数的零星小国,国力孱弱,一个国家可能只有千余口人;也有历史悠久,但是已然衰落的,罗马就属于后者。

六世皇帝开化三年,一艘破烂的船在大宣的东部边境靠岸了。

船上下来几个衣着破旧、高鼻宽目的异域人,他们很快就被送到了帝都,经过询问,他们出身于更西方的海域,统治着他们的是一个庞大的帝国——罗马,他们是贵族出身,一起凑了些本钱准备出海赚一笔大的,然而中途遇到了海难,在不经意间来到了这个国家。

这是大宣最早见到与如今的罗马有关的人。

在征服与开发西域的时候,大宣也零星地收到过一些关于罗马这个国家的消息。

在大宣的官方翻译中,罗马,被译为大秦,和被译为大夏的异族一样,这种将华夏原有的诸侯国之名转为异国的译名,是为了日后同化乃至于征服这个国家,而在大宣的官方宣传中,这当然可以看成是华夏族在奉天之命,教化异族,乃仁德之举。

当然,一直到七世皇帝元和二年,那批罗马人落到大宣三十年之后,大宣才组建了舰队扬帆出海。

从陆路行往罗马所要经过的路程极远,而且中间可能会遇上各种各样的意外,相比之下,从海路走更为方便。

这些年来,大宣虽然致力于西征、南进,但也没忘记发展船舰制造工艺,再往南去,山高难越,有船舰在,本来就方便许多。

自元和二年,第一舰队出发之后的,足有三年,才到达罗马的首都。

前两年都还只是在大宣的封疆之外的海域中行驶,遇上不好的天气,或者出了什么意外,船队滞留在陆地上是很正常的事情,中间还走岔了路,好在到后来就好多了,越往西走,知道罗马的人就越多,再加上当年那几个罗马青年滞留大宣的时候学会了华夏语,因为大宣的生活比之罗马好上不少,也不愿意离开了,这一回船队出行,就有一些翻译是当年的那些人教出来的。

罗马人好大宣的丝绸,但是只有他们的贵族能穿上被掺杂了其他料子的丝绸,而且因为大宣太过遥远,罗马一直以来都没有想过要和大宣进行正面的接触。

和大宣的科举与世袭并行之制不同,罗马是半贵族世袭式的制度,他们看重血统,元老院里的那些人也多是家族世代相承,但是总有几个出身平民、乃至于奴隶出身的人被简拔上位。

第一舰队是由河阳王姬封统帅的,作为皇室诸侯王,他拥有在罗马之时全权代表大宣的权力。

罗马距离大宣实在是太远了,大宣起码还要数代人,才会有足够的人口充实如今以及之后的疆域,所以和罗马,交好是比交战更好的选择。

因为出海一趟增添了经验,所以预计约莫两年就能回到宣都。

三年之后再度归国,虽然还有两年的时间,但是第一舰队数艘舰船上的所有人,还是流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喜悦。

与他们不同,罗马人前往大宣,一是为了交好,二则为了求助。

这个庞大的国家与大宣相比,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体,就连思想,大体上都是浑沌的。

这个国家衰朽的气味已经开始在帝国全境蔓延,他们将希望寄托于陡然出现的大宣,就像将希望寄托于神明一样。

无论是宣人精致的丝绸和文房用具,乃至历代圣贤的著作,都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震慑。

罗马人向来是骄傲的,即使是一个普通的罗马公民,也认为这是众神庇佑着的国度。

然而,和宣人比起来,他们仿若被他们鄙夷的不通文化的蛮子,似乎就连站在宣人面前,都是粗鄙的。

宣人的舰队庞大,就连舰队中最小的一艘船,也比罗马帝国的船要大,上面所有的宣人,都允文允武,就连官阶最低的士卒,也会创作诗词歌赋。

他们的常用记录用具是竹简,但是这只是出海的人为了防止出意外才选择的次等选项,在宣国本土,经过多年的推广,以及不懈的研究,白纸已经渐渐取代了竹简,成为最好的记录用具。

作为罗马出使大宣使团的一员,出身高等贵族的塞克斯图斯见过宣人的纸张,摸起来如同上好的丝绸一样光滑,洁白得好似天上的白云。

白纸将罗马全境能找到的所有记录用具都比下去了。

大宣,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民族!

约莫一年以后,大宣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