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媚色天香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6

分卷阅读56

    为同窗。

这日一早,安若与爹娘才到织坊,忽然就听见了赵达的洪亮的声音,“阮兄,阮兄……”

时值上午,想赵达这时候过来,或许有什么要事,一家三口便忙放下手头事相迎,却见到赵达一脸喜色。

且不等他们问,对方便迫不及待的讲了出来,“阮兄,我这得了两个,哦不,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这叫阮家人一片意外,阮青岚忙问道,“什么好消息?”

赵达快人快语开门见山道,“第一桩,临安那个狗世子死了,连丧事都办完了。第二桩,你那个狼心狗肺的大哥一家也跟着陪了葬。”

话音落下,阮青岚秦氏及安若都是一怔。

虽然这都是可以预见的事,但眼下真的听见,还是叫人有些意外。

“他们……都死了?”

秦氏还有些不太敢相信的样子。

赵达大大咧咧,“那是自然,那狗世子都活不了了,武王府气儿没处撒,自然要找他们出气,今早主上那里才收到的消息,那一家子落了个谋害世子的罪名,除了前些日子先没了的那个老太太,其余都没幸免。”

想来也是,那武王府岂是善茬儿,阮青江惹上这样的主儿,这样的结局也是必然的,否则,如今成了刀下亡魂的,怕是阮青岚一家子了。

但那毕竟是同父的有血缘的亲戚,阮青岚与秦氏乍听之下,心间还是难免有些唏嘘。

赵达看在眼中,赶忙岔了话题说,“还有一桩喜事没说呢,你们想不想听听?”

安若禁不住好奇,问道,“是什么?”

却见赵达笑着对她道,“主上下令设立番市处,打算任命你爹为番舶知事。”

作者有话要说:  某王:高兴么?

某若:孩怕,有种阴谋的赶脚。

☆、第37章

这个消息,着实叫阮青岚夫妇及安若三个都是一愣。

安若不由的跟赵达确认,“您是说……王爷要我爹做官?”

虽然“番市知事”这个名号她从前并未听过,但从赵达的这番话中也可以听出,这该是个官职。

而且“知事”两个字,听起来似乎还不小。

果然,就见赵达点头,“不错,就是这么个意思。”随后又看向阮青岚道,“王爷今早才提及此事,正要问你的意见,眼下先赶紧随我去趟王府吧!”

原来他这是来叫人的,阮青岚虽然诧异,但也不敢叫王府里的贵人等,便跟妻女交代一声,随赵达去了王府。

入了气势恢宏的镇北王府,阮青岚跟着赵达一路行到书房外,待人通报后,才终于踏进房中。

他二话不说,先向书案后神着蟒袍的独孤珩行礼,“草民阮青岚叩见王爷。”

余光中能见到这书房中还有其他一些人在,俱都穿着官服,似乎是在议事的模样。

“这位便是孤向各位提到的阮东家。”

独孤珩允他平身,亲自将他介绍一番,又专门同他道,“今日招阮东家入府,乃是有一桩要事相商,孤现在要开放与夏国关口,恢复双方贸易,并设立番市处,以料理两国通商诸事,孤觉得,阮东家多年行商,乃是行家,当胜任得了这番市知事一职。”

虽然来时路上已经听赵达讲了个大概,但此时亲耳从独孤珩口中听到,阮青岚还是觉得震惊,他做了半辈子买卖,虽说也算熟知经商之道,但在社会底层待得太久,却从没敢做什么当官的梦。

此时,他也自是不敢贸然应下,只是忙谦虚道,“王爷信任,实在令草民惶恐,但,草民出身布衣,从未中过举,只怕是,担当不起王爷之信任。”

这话一出,独孤珩还未说什么,赵达却忍不住出声道,“阮兄有所不知,主上治下,向来任人唯贤,用糙话来说,那就是谁有本事谁上。想你当年白手起家,一个人在汴京那般商业密集之地闯出一片天地,显然是你能干!既有才能,何须妄自菲薄?”

难为赵达一个武夫,今日也说出这文绉绉有理有据的一番话来。

而他这话一出,立时也引得独孤珩颔首,道,“赵总兵言之有。有无中举,并非孤用人准绳,孤在乎的,是他有无真本事,是否忠心。”

话音落下,叫房中其他人心头都一阵波动,赶忙纷纷劝起阮青岚来。

“主上英明,阮东家就不必太过谦谨了,该与咱们一道效忠主上才是!”

“是啊,既是有才干之人,何须在意有无应过举,只要能为乡民谋福祉,能为主上解忧出力便是。”

“不错,这番市处专理与番邦通商之事,必定需要懂行之人,阮东家既能白手起家创办家业,必定是最合适的人选,就不要太客气了。”

最后说出这话的,是左长史邢江。

阮青岚这还是头一回入王府,并不认得此人,但观其官服与外貌神态,能辨出其应是镇北王近臣。

其实他心间明白,此时也转过了弯来,既然镇北王亲口点名他,那他便没有推辞的道理及退路了。

所以他顿了顿后,终于应道,“既如此,草民感谢王爷信任,今后定当竭尽全力,为王爷尽忠。”

话音落下,这事便算是定了。

~~

镇北王向来是雷厉风行说到做到之人,下了决策的第二日,镇北王府番市处便正式成立了,阮青岚与其他两位文官也立时走马上任了。

如此一来,自家的产业却是分身乏术,好在经赵达帮忙,他寻到了两位不错的掌柜,正好可以帮他料理织坊与布莊。

是以他当他的知事,家中的生意倒也并未耽误。

不过安若并不能完全放心,加之也是无事,她便顶替了爹的东家一职,亲自料理家中产业,平素看账验货,过得倒也充实。

庆州地处西北,入秋以后天凉的很快。

怕阮家人没来得及做厚衣,这日刘氏上门来给秦氏送棉花。

“这都是长芯棉,保暖厚实,庆州不比汴京,入了冬着实冷,嫂子回头记得叫人把棉花多絮上些。”

这些日子家中大事一桩接这一桩,秦氏确实还没来得及置办冬衣,此时听刘氏这样说,一时间又惊又喜,忙连声道谢,又打发了小厮去织坊取些新出的织品,打算给刘氏回礼。

不多时,却是安若亲自带着东西回来了。

“这是织坊才出的绒背锦,厚实保暖,最适宜做冬衣,请夫人不要嫌弃。”

她笑着亲手将东西递过去。

刘氏惊喜接过,只见手中的料子果真柔软厚实,正面就如同常见的织锦,华丽养眼,但背面却带着一层细绒,一看就知道有保暖之用。

她忍不住惊叹,“这种料子从前竟没有见过。”

安若点头回答,“确实是前些天织坊才研制出的,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