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念奴娇(伪父女H)在线阅读 - 105

105

    

105



    书院的孩子们一大早就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若曦来授课。

    “先生早!”若曦刚进课室,一群少女就恭恭敬敬地问好,声音中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雀跃。

    问完了好,少年少女们这才叽叽喳喳地问道:“先生,今天是不是要给我们讲故事啊?”

    “是啊是啊,先生上次说的这次课会讲志怪故事的!”

    若曦抬手向下压了压:“都静一静!”语罢扬了扬手中的一小叠纸示意:“都瞧瞧这是什么?”

    她前次课后就承诺少年少女们要给他们讲神话志怪故事,而这叠纸正是她参阅古籍所绘制的志怪图。

    若曦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书册开始娓娓道来:“河出雒来,首在东北岳牛山。牛山西南出河,曰雒,西南至于河。曰河图,西北至于海,曰海图……”

    “海图之中多金子,若沙状……其中多怪鸟,其状如鸟而文,其音如狼。海中多禽兽,其状如虎而文,其音如羊。”

    她慢慢讲来,将东北方岳牛山的河流发源地,河流流向,注入到海中后的水况,水中的生物以及沿岸的地理情况描绘得栩栩如生。

    讲完又将自己所绘制的图纸给他们一一展示,引得一群年纪本就不大的少年少女大为赞叹。

    “先生,世上当真有书中描述的这种身型似鸟雀,声而似狼的东西吗?”

    “那这条河里是真的有金子吗?要是我们都能在河里找到金子,那是不是我们就有用不完的钱了?”

    “先生,我也有一问……”

    倒也不怪他们如此激动。时下的书院教学多是集中于教授四书五经,写的也是八股文,几乎没有哪个书院会给学子们讲志怪故事。

    甚至有时候连看这些志怪故事都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眼见气氛再次热烈起来,若曦不得不再次抬手制止他们的七嘴八舌:“都先静一静,先生会一个个地回答。”

    “这个地方先生也不知道有没有,所以那里是不是真的有沙金似水,是不是真的有奇珍异兽,先生并不知晓。先生今日讲这个故事是想要你们都能明白,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男子读四书五经,懂得写八股文略才会有出路……”

    “先生往日所授的课程,你们有感兴趣的都尽可去学,去钻研……这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这样奇异的地方?世人总说的天圆地方,日月轮转规则是不是真的?水为什么只能从高往低流?这些都要靠你们去探索。”

    “我知道,先生说的是洛大人,她帮助圣上改制武器,现在大清不仅打退了边境来犯,还收服了有异心的蒙古部落!”

    若曦点点头:“这正是先生今日想教你们的,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要想发展就不能只有一种方式。试想一下,有朝一日,这片土地不论大清的人还是蒙古的人,他们穿的都是我们的服饰,写的是我们的文字,学习的也是我大清的礼教和文化……”

    她顿了顿,随而扬起坚定的声音道:“这才是真正的一统宇内。大清剑锋所指,莫有不从!”

    “是!学生受教!”

    屋内气氛正好时,外面的街上突然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声音。少年少女们停下了讨论,纷纷侧目循着声音看去。

    只见街上浩浩荡荡走来一群装扮得十分隆重的人,当先的几人都捧着一个盖着红布的托盘,而在最前面领头的人正是小全子。

    看见来人,若曦心里“咯噔”一下:这死老头子,不会是来真的吧?

    果然,小全子cao着尖细的声音道:“圣旨到!”

    众人“嚯”了一声,低语的声音潮水般褪去:“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全子展开其中一份圣旨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五公主游民间,为朕发女学业,为国化人才,朕甚欣慰!今特加五公主固伦公主,赐公主府,赐行宫,食邑五千户。朕未见爱女,意甚念,特宣五公主即还宫。”

    念完一份紧接着又拿出另一份:“帝诏曰,女学之得佳,山长赐御匾,书院之群生皆赏玉壶一只,望诸君分勤以为敏学,为我大清教益盛之才。”

    两份圣旨,一份是封若曦为固伦公主,并要她即刻回宫的,一份则是嘉奖书院的所有先生的。

    书院的几位先生和一众学子们听完圣旨才恍然大悟:原来先生竟然就是当朝的五公主!原来她就是真正发掘了洛明枝洛大人的人,她才是大清最大的功臣!

    再细细一听,圣上竟然赐封五公主“固伦公主”,还许她食邑五千户,又赐宫外府邸和行宫,可见是真的对这个女儿爱重到了骨子里,也可见五公主所作的一系列事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要知道,得赐封号“固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必须要有世人有目共睹的功绩和对国家有卓越贡献的人才能获得,更遑论除了“固伦”的封号,还让她享受食邑五千户,这才是真正让人侧目的。

    只因为这意味着圣上赐了五公主一座城池。

    一时之间,得过若曦教导的学生都与有荣焉。

    圣旨宣读完毕,众人回过神来后,以书院为中心齐齐响起响亮的声音。

    “固伦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声音久久不息,直传到了老远才渐渐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