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渣男不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6

分卷阅读26

    ,加上刘翠花早年把名声搞臭了,比起名声狼藉的恶婆婆众人更愿意相信刚进门的小媳妇,刘晓芳瞬间成了勇斗婆婆的圣斗士,在村落里一时风头无两,那刘翠花的处境就可想而知。

好在刘晓芳进门给她家添了一个大胖小子,刘翠花这才觉得她的委屈都没白受,她终于抱上孙子了。

她这边庆幸自己有了孙子,那边李春芝就考上了大学,刘翠花急急忙忙来到村头,果然张承还在发糖呢,周围围着一大帮孩子,甚至有些大人都停住脚步说几句道喜的话也能分着一块糖。

“翠花婶子,你家春芝考上大学了,恭喜呀,咱村的知青才考上三个,其中就有你家春芝,咱们整个大队,整个公社都跟着荣光,公社里的书记还要给春芝戴大红花呢,这在古时候叫‘状元’,咱春芝就是‘女状元’!”

众人见着刘翠花就给她道喜,见着她就有人给打招呼,以前不理她的那些人看她的眼神都带着羡慕,刘翠花顿时觉的脸上火辣辣的,心疼那些糖的话说不出来了。

……

“大哥,嫂子考上大学,你可咋办?叫我说这可不是好事。”刘晓芳做了一桌子菜,说话一股子酸味,见张承不说话她又说:“要不咱两家再合起来了吧,什么你的我的,咱是一家人,大嫂去上学,咱们在家就互相照应,万一她不回来了,大哥你也委屈不着。”

刘晓芳早就打听出来了,张承在外面卖豆腐脑挣了大钱,这是下金蛋的鸡呀,她不要,她是傻子吗?

刘翠花也愿意,她现在才知道张承的好,张承的孝顺,张承分家之后她的生活质量跟着一路摔下来,所以在把家合起来才是正经事。

家里的两个女人都同意了,张小宝当然更愿意,张承回家了,家里的活全让大哥干,他又回到甩手掌柜的日子,再好不过,前两天还有朋友找他打牌,就是因为手里的活干不完,所以才没去成,那些朋友见了他都不搭理他了。

全家人都同意了,刘翠花就张罗着找大队长和村支书,请大伙吃饭,赶紧把他们家合起来,他们就没问问张承和李春芝同意不同意。

这个场合李春芝不好说话,张承站出来了:“娘你们不用麻烦了,春芝这不是去上学吗,我和张彤也跟着一起去,我们一家人不分开。”

嘡啷一声杯子掉在地上,刘翠花和刘晓芳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她们是不是听错了?

张承很坦然的说道:“这不是春芝要去上学吗,我跟孩子就作为家属跟着陪读,以后我不在家,娘的那份赡养费我也是应该出的,一个月十块钱应该够了吧。”

张承从兜里掏出六十块钱,这是半年的赡养费。

这年月一个整理劳力在生产队干一年才挣五六十块钱,张承半年就给刘翠花六十块钱,而且是一次给六十,刘翠花的眼睛都亮了。

刘晓芳也欢喜的很,这六十块钱刘翠花根本花不完,到时候剩下的还不是她家虎子的吗?张承能一次给六十,那他兜里得有多少钱呀?她越发后悔当初分家的事了,要不是她爹说分家,这些钱都有自己的份。

如果到时候物价涨了,张承还是会给她加钱的,倒不是他圣母,而是原身爱惜了一辈子名声,他不想让原身落下一个不孝的骂名,至于刘翠花别的无理要求他是一概不会答应的。

刘翠花拿了钱什么都不说了,赶紧张罗着张承吃饭,李春芝都跟着占了不少光。

临走的时候刘翠花偷偷把张承叫到一边:“张承,你就一个亲弟弟,到时候你得帮帮他,再说了你生的是女儿,他生的是儿子,到时候家产不还是儿子的吗?你可千万防着点,家里的东西不能给闺女,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还是咱老张家自家根苗要紧!”

剧情里刘翠花就是这样对原身洗脑的,而且是持之以恒的洗脑,这话对原身有用,可是现在对面站的是个全能任务者。

张承的任务是让李春芝和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不是教化迂腐封建愚昧的老太太,所以这话他就当耳旁风。

谁说女孩儿不是自己的根脉?谁说女孩儿不是自己的传承人?那些说不是的人要么就是人心长歪了,要么就是思想败坏想占人家便宜。

考上大学是大喜事,大队长带着公社书记亲自上门慰问,还送来了一百块钱的奖学金,全村人吹吹打打,还要戴大红花围着几个大队做演讲,全村人都跟着脸上有光。

入学期间张承又给李春芝买了好几身衣服,还有一些学习用品。

李春芝曾经几乎是一个被打碎了脊梁骨的女人,但是在张承的鼓励,信任,尊重和疼爱中,她的自信一点点找回来,因为她知道无理论发生什么事,张承都站在她身后,什么事,都是夫妻了两个公担的。

☆、第三十四章七十年代的愚孝儿子

和李春芝一起被送到张家屯的知青一共有十六个,现在考上大学的才三个,李春芝上学走的时候,那些知青们也过来给她送行,那种渴望的眼神一只目送着她走出很远。

邱明和杜海涛因为连李春芝的提醒也都复习了功课所以考的也都不错,只有王艳秋当做耳旁风,根本没往学习上用心思,现在哭都来不及。

李春芝考的是京都师范大学,将来毕业以后当老师。

张承就跟着她一路到了京都。

以前赚的钱够他们生活一阵子,张承临走的时候就把摊子全都转让给赵三,赵三还十分不舍的,他还想跟着张承一起把生意做大呢,但是张承的老婆考上大学这是好事,他也只能替他高兴了。

张承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李春芝专心上学,张承负责照顾孩子,后来经过了两个人的商量把连李春芝的父母也接过来一起住。

两个人来京都之前,见过了李春芝的父母。

李春芝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普通职工,他们就李春芝一个女儿,李春芝跟他们说自己找了个农村小伙子,这两夫妻一开始有些担忧但是听说张承救过李春芝的命也就不再反对了,没想到见面之后对张承非常的满意,也愿意帮他们带孩子。

上面的政策开始松动之后,周围的景致开始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起来,承包制,包产到户,像是雨后的春笋一般在各地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投入进去,在各行各业里发光发热。

老两口帮着张承带孩子,张承包下了学校食堂的一个小窗口。

校园里的学生吃够了食堂半生不熟的夹生饭,还有要么不咸要么齁死人的炒菜,这食堂的大师傅也不知道是不是跟他们有仇,做出来的菜式总能超出他们的想象,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在学校食堂里吃饭。

张承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学校卖起豆腐脑,另外还搭配上其他的小菜,顿时吸引力了同学们的目光。

“听说咱们食堂里来了个大师傅做的豆腐脑特好吃。”

“真的假的?咱食堂的饭能吃吗?”

“反正食堂的饭也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吃的,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