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管家婆在八零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8

分卷阅读98

    跟金素英两个在后座上就能安全休息了。两个人换着开,一天能开十几个小时,路再不好,五天也到地方了。

“二姐,你之前交待我的事儿,我问明白了。现在榛县确实有一些到韩国打工的人。写回来信都说那边儿特别先进,挣得也多,一个月能挣三四千。不过都不是啥上得了台面的工作,不是在工厂里做工人,就是在农村种菜,在城里的也都是打扫卫生,搬砖那些体力活。听说吃得也不好,除了顿顿能吃上大米饭,就没啥菜,不是什么海带汤,就是辣白菜。能过去的人呢,要么是四九年以前出生,祖上是那边儿的人,现在还能选国籍。不选的,两国也都承认你是国人。要么就是有亲戚在那边儿,以探亲的名义出去。手续啥的挺麻烦的。主要还是建国年出生的那批人去的多。”路上反正也没什么事儿,雪雁跟金素英就是谈谈工作什么的,金素英就给雪雁报告之前交待给她的任务。

“还有这么一说呢?”那不就是双重国籍的意思吗?人在哪就是哪国人。国内没有这个法律吧?不承认双生曙籍的吧?

“是。这不是当初那边儿打仗,好些个人为了活命,拖家带口的往这边儿跑嘛。后来不打仗了,有些人回去了,有些人留下了。还有一些来的时候未成年,在这边成家立业的,没办法跟家人一道回的。回去南韩的还好点儿,至少后来日子都还过得去。有些留在我家那边儿的,那是真穷。吃不饱穿不暖的。那些留下的人,其实跟我当年也差不多,还是那边儿的身份。建国之后呢,这边儿给落了户口。原来家里的户口也还在。就成了两头儿都有户口的那么个状态。要么选一边儿,彻底放弃一边儿,要么就是维持现状,反正再过上个二三十年儿,这一拨儿人也就没得差不多了。”历史原因,特殊中的特殊。

“也就是说,除了那一小部□□份特殊的人,和那边儿有亲戚肯接收的,咱们普通人想要过去,还是很难的,是吧?”雪雁听明白了。

“是。人都过不去,就更别说做买卖了。”都没建交,办手续都费劲,一个手续审批完了,白菜都烂到地里头了。你还能卖给谁去。

“嗯,那就不着急了,慢慢等着吧。”有些个事情,你再急也没用,没政策呀。个人还能跟国家对着干不成?

在大框框里,能干什么干点儿什么,才是长长久久的安稳之计。

买完了机器,重点考查了几家化妆品企业,发现想从头开始自己做,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太慢了。既便是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但是人才难找。这会儿大学里的学科还不多,有些人才真没有现成的。最好的办法还是收购老厂子。

可这年头儿,公家的厂子确实人浮于事,全都在凑合,没有人正经的干活儿。但都还能半死不活儿的维持着,都觉得还捧着铁饭碗呢,既便是下海潮,无数人下海经商,还有个停薪留职的政策在后面,好些人实际上还是舍不得那个工作岗位的。觉得是国家的,老了能有个保障。所以想要买老厂子,太难了。个人的厂子,现在生意都很好,也不可能有人卖。

只能等了。等到开始下岗的那一天,再买厂子,就容易得多了。

但也不算白来,特区好啊,跟港岛离得近,做近出口贸易很方便。咱还没啥能出口的,但是可以做进口啊。也不做别的,先把化妆品市场弄明白了,不比到时候两眼一摸黑的进场强嘛!自家商场做精品的,现在老百姓的眼里,进口的就是好的,不是正好嘛。

来一趟不容易,雪雁还带着金素英过关到港岛走了一趟,大包小包的买了不少东西回来。

之后又急三火四的往回赶,家里也还一大堆的事情呢。

就这么忙忙叨叨的,一年一年的过去了。慢慢的,雪雁都已经不知道自己账户里有多少钱了。做生意,目的也早就不是最早的只为了挣钱了。而是成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到后来,用钱挣钱,其实特别的容易,认识的人多了,所有人都知道你是个有钱人之后,自己找上门来求投资的人就多了。带着后世的眼光,觉得可以的就投一点儿,支持一下,行不行的,就当小赌怡情了呗。

等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产业的时候,反倒是真的闲下来,没那么忙了。

再一回头,发现,孩子在她没有注意到的时候,也都长大了。

第51章

人怕出名猪怕壮。

猪长得太壮实,那就离被吃不远了。

人太出名,会怎么样呢?

除了源源不断的找上门自荐的各种项止,还有就是富在深山有人识的穷亲戚们了。

丁家的日子从来就没有过得不好过。

既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是帮助别人的存在。而不是被救助的人家。

所以,能以人情压制上门的几乎没有。大部分都是知道丁家的三个孩子都出息了,上门打秋风的。

那你能怎么办呢?能说穷亲戚上门了就不管吗?多多少少的,都得帮一点儿。借钱的,多了不借,千八百块的是得给的。找饭辙的,在自家的工地给找个活儿干。其实雪雁也知道,大部分找上门的,都是冲着咸菜厂来的,咸菜厂上过电视嘛,全国都没有那么好的工人福利,吃得顿顿有rou,住得是□□十平的楼房。上哪找去。可咸菜厂人够多了,不缺人。还有就是,皇族多了,就不好管了。罗成人实诚,弄上几个心眼儿多的丁家亲戚,他可玩儿不过别人的。

再说,雪雁别的不懂,未来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八零后九零后的一批长起来,可没有现在这批六零七零后好管,还任劳任怨。机械化是必然的趋势。所以,她从最开始就始终坚持着工厂里要用最先进的设备,同时对卫生向来是最严苛的标准。哪怕是少挣钱,多投入,也要做到最干净。往往是自家厂里已经淘汰下来的旧机械,拿出去,还有好些个人抢。在外面都还是最先进的好东西呢。

用的机器越多,用人就越少。要不是在鲁省开了分厂,榛县的厂子一直在扩,原来的厂子也一直在扩建,把最初的三百亩地都用完了。最早的一批工人都得有淘汰的了。哪里还会再要新人。

雪雁也是怕麻烦,加上生意的重点一点点的往前移,平时大部分的时间就待在京城的四合院里,倒是能躺过大部分的亲戚。文强常年在外奔波,一天到晚的不着家,就更不好找了。丁大哥在山沟沟里呢,再说他住的地方也不是谁都能进得去的啊。主事儿的都不在家,老两口除了搭点儿钱,别的其实也好说,只说等儿女回来再说就好了。

“丁总,阿姨的电话,李家的老爷子摔倒送医大了。”雪雁刚刚跟律师团开会,有一家洗发水厂经营不下去,自在寻找买家,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