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管家婆在八零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5

分卷阅读75

    啥呀?”罗成两口子也住一楼,当时分房子不是都不爱选一楼嘛,他俩就选了。还选着把西山的一面。雪雁跟苏玉梅没进屋呢,在窗户外面就看到金素英在客厅抹眼泪,胡大姨抱着孩子,脸色也不好。

“二姐?你回来啦。”金素英自打嫁过来,就给雪雁打工,依赖雪雁习惯了,一看到雪雁,那眼泪掉得更快,都差放声儿大哭了。

“咱滴了?别光哭啊,说事儿。”雪雁把给孩子的东西找地方放下,也没急着看孩子,坐到金素英身边儿先关心大人吧。苏玉梅倒是坐到她老婆婆身边儿,逗孩子。

“姐,晓海不会哭……”金素英就来了这么一句。

然后婆媳两个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半天,雪雁才弄明白。

孩子出生,胡大姨就给起了名字叫罗晓海。刚生下的时候,接生的大夫打屁股让孩子发声,拍了好几下,孩子就是没哭。怕孩子有毛病,在病院多住了三天,也没发现有什么,才出院回的家。回家之后,一直也没听到孩子哭。正常的孩子拉了尿了饿了都哭,哪不舒服了也都是用哭来表达情绪。不知道哭的孩子,就比较麻烦,你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饿了,有没有不舒服。实在没办法,就得按着点儿喂,隔一会儿看看有没有尿了拉了。反正孩子都没什么反应。有一回,婆媳两个都累得睡着了,错过了一次喂奶的时间,醒了一看,都五六个小时没喂了,可孩子还是不哭不闹的。

婆媳两个又精又灵的,你说这样儿的孩子,俩人儿心里能咋想?再加上,说实在,雪雁看了孩子的长相,也不得不说,这孩子长得吧,跟从罗成的脸上扒下来似的。罗成从小到大被人家背后叫傻子,最主要的不就是因为长了个傻面嘛。金素英长得多好看啊,这孩子偏就一点儿没随上。长了个傻面,又不会哭,不知道饥饿,愁不愁人。胡大姨硬气了二十多年,她小儿子不是傻子,到了孙子身上,也不敢确定了。

“没去医院看看吗?”雪雁就问,真要是脑子有啥毛病,趁着孩子小,说不定还能治呢。

“看了,脑子啥的都正常,发育得也都是正常的孩子的指标。”就是这样才更愁人,真要是哪不好了,还能治。罗家现在说实话真的不缺给孩子治病的钱。可这看不出来病,你说咋弄吧?想吃病都不知道吃啥。

“哪个医院看的啊?去医大了吗?”雪雁就皱眉,什么大夫给看的呀?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就少根筋吧?

“就是在医大看的。大夫说实在不行,只能等孩子长到三四岁说话顺溜了,测智商,看看是不是智商比常人低了。”智商是啥,人家大夫也给解释了,金素英是一提这个眼泪就止不住,大夫那意思,智商不够就是傻。治都没得治。

“你也先别急着哭,才刚出了月子,也不怕落下病。这么着吧,等我忙过这阵儿的,咱们去京城,不怕花钱,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大夫给看,要是还不行,咱们就等几年。只要孩子身体上没毛病,健健康康的,长大了有一把子力气,就饿不着。才这么大点儿的孩子,还看不出啥呢,别急。”雪雁能咋安慰,她能帮的,十分的有限。

“我跟成子都商量好了。哪怕他真不好,我俩也认了,再不要了。往后我俩努力挣钱,把房子铺子都给他攒下,等他大了,吃租金也够活的,就行了。”金素英跟雪雁念叨。她是少数民族,孩子落户口要是跟妈一个民族,她跟罗成还能再生的。听她这意思,是不想再要了。

“那你还愁什么?咱厂子现在买卖这么好,你俩还愁给他挣不来房子铺子?行了,兴许孩子只是跟别人不太一样呢。不是还有四五岁才会说话的孩子呢吗?人家不是也没不正常?上京城看完再说。”雪雁就安慰金素英。

有没有被安慰到,也不知道。反正是不哭了。

胡大姨就找话题,也不能总想着闹心的事儿不是。问起出门儿的事儿。

雪雁跟苏玉梅两个在外面待了一个月,那货可不能等,订一批货就给家里打电话,文强就安排车往回拉。人没回来,货已经把火柴厂两个大厂房堆得满满当当。市场那边儿的门面也都简单的装修好了,货也搬过去一部分,雇得售货员也都把货熟悉了几遍,雪雁说按进货价加百分之十五往出批。批发的价也都背得滚瓜乱熟。随时都可以开始营业。连火柴厂的牌子都换了,文强把服装厂的手术都办下来了,大门上已经换上了服装厂的牌子。

缝纫机厂是鲁省的,自家进菜的供应商给介绍的厂子,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厂。进了七十台缝纫机,二十台锁边机,都给的是最低价儿,也都拉回来按装上了。工人还没有到位,文强是找的省城一个缝纫班,跟人家签的合同,最近要毕业的两个班,总共一百多人里,可着他先挑。还有半个月就毕业了。他找的是半年的长期培训班,出来的技工,差不多的衣服都能做的。不像是三个月的那种短期班,只能做最基础的样式,西装旗袍什么的,稍微难一点儿的,就得看悟性了。

基础的工作,文强其实已经都做得差不多了。门市那边儿,苏玉梅回来能上岗了,跟售货员们熟悉一下,就能开业了。

服装厂这边儿等着技工毕业,还不急。

雪雁借着试机器,给孩子们做了几身衣裳。还趁着苏玉梅有空的时间,跟她商量着又画了几十个张衣服样子出来,等着用。

学苑那边儿,房子也都交接了。住宅还不急着装修,有地方住,可以慢慢来。门市倒是得赶紧开业。文具店好弄,摆上一排柜台就行。超市得雪雁全程自己做,这边儿没人懂嘛。而且还得把人培训好了。这会儿没有监控,光指着大学生素质高也不是办法,主要还是得靠人看着。这年头儿,食品的种类少,什么米面油,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啥的都得占上,货架子还没有,得找木匠订做。还有东西怎么摆,都得教。

最省心的反倒是饺子馆,金素英出了月子就回来上班,饺子饺那一套她全都明白,东哥两口子也转到新店帮她,老店让燕子管着,雪雁怕她忙不过来,东哥两口子撤出来之后,又给添了四个人,两个三十多岁能守厨房的嫂子,两个年轻的姑娘专做服务员。学苑这边儿刚开始,也没用那些人,就他们三个,先支应着,忙不过来随时再雇人就来得及,这时候雇人,那真是随便挑随便捡,一个比一个能干,还都吃苦耐劳。

为了方便金素英给孩子送奶,胡大姨又抱着晓海回服装厂住。这样的话,原来的五间房,丁老爹老两口一间,雪雁得孩子一间,文强两口子一间,罗刚两口子一间,还剩下一间,胡大姨就得跟罗成两口子一起住了。能住开,但是多少有点儿挤了。再加上服装厂开工之后,食堂也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