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管家婆在八零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5

分卷阅读35

    他以前只在姥姥家的黑白电视里看过的玩具,都可好玩儿呢。问到老师好不好,就显摆老师奖励的糖,是背诗得来的。

“老师说糖吃多了不好。只给了两块儿。我没忍住,吃了一块。只剩下一块了,先给弟弟留着,meimei太小还吃不了。以后我再得了再给她留,行吗?”显摆完了糖,想起来剩下一块儿不够分,又把小脑袋低下了承认错误。

“小风真厉害,第一天上学就得奖啦。那mama晚上回去也奖励一块糖好不好?这样弟弟meimei都有了。”孩子懂事得让雪雁心疼了。回去的路上,在小卖部买了二斤水果糖。回去就真的奖了一颗。高婶攒了好些个空罐头瓶子,就摆在窗台上,小风自己跑过去要了两个小的瓶子回来,一个里面放一颗糖,说是弟弟一个,meimei一个,攒着。

“这孩子,咋这么懂事儿呢。”高婶稀罕小风稀罕得不行不行的,每在不夸上几句都不成。

“他这么大,也没什么任性的机会。这孩子是心疼我呢。”雪雁可不是那种别人一夸自家孩子,就谦虚着把孩子往差了说的人。孩子好就得夸。

晚上洗鸡蛋的时候,小风拿着他的专用小板凳,也跟着忙活,雪雁专门儿给他拿个小盆儿让他用。孩子想帮忙的心,得成全他。干不好也没关系,碎上一两个鸡蛋,她还是损失得起的。

干着干着活儿的,突然想起来,“风啊,老师给的糖能收着。但是外面不认识的人给糖可不能要啊。不光是糖,mama不在身边的时候,不认识的人给什么都不能要,记住了吗?”

这当妈的天线接通得慢了两拍,这会儿了才想起来教育孩子,可别让人给拐走了。

“姥姥教过的。不拿生人的东西,不跟生人走。”丁家就在街面上,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过,镇子上也是越来越繁华,人来人往的,外地人也多起来了。孩子们没事儿在前院儿玩,就在大街边儿上。老人有时候照看不到,恨不能天天的叮嘱,别往街上跑,街上车来车往的,别让车碰了,也别让拉车的牛马踩着。别跟生人说话,别被拐了。有不认识的人说认识家里人是家里亲戚也别信,有人强行抱着走,千万记得喊救命。还一遍一遍的让孩子背家里地址,哪个省的,哪个县的,哪个镇,自己叫什么,爹妈叫什么。一遍遍的教。

兴隆镇并不偏僻,跟县城才三十里不到。其实这会儿并没有那么危险,老人就是看电视新闻上哪里哪里有孩子被拐了,吓得。小风聪明,别的孩子不走心,教好些遍也不一定记得住的,他都记得清楚着呢。这会儿雪雁一说,他就把姥姥教过的,给复习了一遍。

孩子能有这个意识,雪雁特别满意。

“妈,我想学武功。”小风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呢?又看啥电视剧了?

“学武功?要做大侠吗?”雪雁就顺着话问。

“不是。会武功就能保护mama和弟弟meimei了。”说完了,想想,家里亲戚好像不只有这三个,又加上一句,“还有姥姥姥爷,大舅大舅妈,老舅老舅妈,还有雪姐,小雨和小妹。”

哎约,倒是把姥姥家几口人给记得挺清楚。

“行,mama明天问问,看看哪里有教武术的没。”这会儿少林正火,全民武术热,说不定少年宫有武术班啥的呢。孩子自己想学的东西,别管学不学得成,雪雁是肯定支持的。

“我们班王雪妮可厉害了,还会劈叉呢。老师都说她武功好。”小风上了半天学,对他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小兴奋的心情,抑制不住要跟亲妈分享,话都多了不少。

“人家那个舞可不是你想的那个武。”雪雁反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这小子是看人家小姑娘下叉,以为是武功呢,自己发散思维想到武侠片上去了,回来才说要学武功的吧?

行吧。别管起因是啥,目标是好的就行。

第二天,雪雁还真就找人打听哪里有武术班了。她摆摊卖吃食的,生意还很多,每天都是两三百三四百的顾客,除了火车站和医院,生人多,市场和大学门口,绝大部分都熟客,认识的人多着呢。打听事儿最方面。

少年宫还真有武术班。学费也不贵,一个月才五块钱。

当然了,这是对她来说不贵。一般的双职工家庭,这会儿一个月多说也就一百多块钱,拿五块钱出来给孩子报兴趣班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周末开班,多大的孩子人家都收。

雪雁都没时间去实地问问,这些消息都是从顾客嘴里拼凑出来的呢。更别说接送孩子上课了。

也是赶巧了,一个巷子里住着隔了三家的邻居,房主姓霍,叫霍兴家,是光复路上国营二商店的主任,女主人是居委会的,家里三个孩子,最小的是计划生育前一年出生的,比小风大一岁。人家孩子在少年宫学围棋,家里老人都退休了每周接送孩子上下学。霍家人不错,很和善,也是老主顾了,特别是雪雁开始卖粥之后,每天都是趁着雪雁没出摊之前来买几份粥。本来就是邻居住着,一来二去的,都处得不错。听说雪雁给孩子报了武术班,就说顺便帮着接一下就行。

他们住得这一片儿,离着哪里都不远,是整个C市最繁华的地方。少年宫就在得胜公园里面,走路也就二十分钟。

有人帮忙,可是省了心了。

雪雁只在头一天上课的时候,抽了半天的时间,跟着一起去交了报名费,顺便看了一下学习环境。就没在cao过心了。

之后霍家一个月一坛子咸菜,每天早上半盆子粥,直接给送上门。她就是做这个生意的,说起来,这些个东西,也不值什么,粥就是做的时候多放两舀子水的事儿。咸菜就更不算什么了,都是胖姐摊子上剩下的菜,歪瓜裂枣卖不掉,不要钱的。自己就是搭上点儿盐和调料,最大的成本就是咸菜坛子。但是霍家人很领情。雪雁给送了两回咸菜之后,就不好意思了,人家也不说不要了,而是自家买了坛子,买了菜,说老人就爱吃那两样儿,便自家不会做,让雪雁帮着做。

那就做吧。人家不用觉得欠的人情太大,自家也不费事,挺好。

雪雁自己都没想到,本来是为了卖粥搭送的小咸菜,居然帮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起因也是在霍家。

别看霍兴家人家只是一个商店的主任,那也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时不常的也要去区里开会的。他们这一片儿是得胜区,繁华嘛,GDP高,人多,事儿也多。又是这么个历史转折的时期,会也就挺多。这会儿的政府食堂,那还是相当的节简的。工作餐最常吃的就是面条儿。就这,对好些个人来说,都是改善生活了。可这面条儿再好吃,老吃也腻。

有一回开会,霍兴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