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在线阅读 -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第172节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第172节

    向北做事向来雷厉风行,当下三个人就带着一套蓝图找到卢娟,将图纸要点交代清晰,交了10%的后期服务费用,剩下的10%等到竣工之后由甲方支付。

    朱红星开玩笑说:“陶南风在京都没有领路人,卢工也是优秀女性,要多多提携新人啊。”

    卢娟正戴着老花镜一丝不苟地看图,听到这话抬起头,眼镜顺着鼻梁滑到眼睑下方。

    她看着陶南风,慈祥地笑着:“论年龄,你是建筑行业的小辈。不过论胆识勇气,你是个中翘楚。能够和你们公司一起合作,是我的荣幸,谈不上什么领路,更不敢说提携。”

    感受到来自长者的支持与认可,陶南风心生温暖。

    卢娟看着结构施工图右下角图标栏上的签名,喃喃自语:“绘图……周斌,审核……叶荫桐,叶荫桐?”

    她眼睛一亮,看着陶南风:“叶荫桐在你们公司?他还好吗?”

    原来,卢娟与叶荫桐是同门师兄妹,都是燕京大学乔望贤教授的研究生,一别十多年,没想到会在这张图纸上看到熟悉的名字。

    他乡听到同门师兄的情况,知道叶荫桐被下放到西北农场,去年才平反归来,卢娟眼眶微红:“这么久了,这么久没有见面。以前他在江城建筑设计院的时候,大家隔段时间写信聊聊近况。后来一场运动袭来,人人自危,就断了联系。”

    聊来聊去,情感更加亲近。

    卢娟激动地说过段时间请假去江城,与叶师兄见面叙旧,并表示一定会把南风公司交代的后期服务工作做好。

    有了卢娟的表态,陶南风大松一口气。

    朱红星请大家吃饭,席间冲着向北竖起大拇指:“你这个思路好,先前在评标过程中也有专家提过合作,但因为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问题,最后不了了之。像你这样提议的,20%费用做后期服务,清晰合理,有见地!”

    他问陶南风:“你爱人做什么工作的?上一次怎么没有一起来?”

    陶南风很认真地回答:“向北是公司的大总管,上次因为分不开身,就没来。”

    朱红星一听,原来向北没有自己的事业,全力支持陶南风开公司。

    他是个农村人,虽说是个读书人,但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还是让他在心里暗自摇头。毕竟在他看来,男人如果围着女人转,那像什么话!

    朱红星若有所憾:“向北管理能力很强,完全可以独当一面嘛。”

    向北一看就知道朱红星在想些什么,眉毛微挑,反问道:“朱工所说的独当一面指的是什么?”

    卢娟怕两个男人呛起来,忙笑着打圆场:“南风和向北开的是夫妻店,一个做技术、一个做管理,齐心协力挺好的。南风公司现在全国闻名,又有叶荫桐坐镇,肯定前途无量。”

    朱红星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话没有说好,打了个哈哈,举酒自罚一杯:“向北你不要怪我,我这人说话不过脑。自古夫妻一体,你们俩并肩忙事业,真的挺好,羡慕啊~”

    向北这才举杯,微微一笑:“多谢你们对南风的支持与肯定。”

    朱红星喝完杯中酒,脑子觉得一阵迷糊,向北明明也没说几句话,怎么就能让自己感觉威严而稳定,让人不敢小觑。

    饭没吃完,苗靖匆匆起来。

    向北霍地站起,伸臂与他相抱。两人激动地在对方后背上重重拍打了几下,哈哈笑道:“好久不见!”

    的确很久不见。自向北结婚,苗靖出国,两人就再没有见过面。

    目光从向北肩头掠过,与陶南风目光相对。明眸依旧,但看着的人却不再是自己,苗靖心口又酸又涩,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向北将苗靖拉过来坐下,为他倒上白酒。两人对饮一杯,这才开始叙旧。

    听向北说已经与京都工业设计院达成合作意向,苗靖感觉喉咙口有些发苦。

    他内心其实是希望陶南风能经常来京都,为此还帮她在西城区租了一处临街铺面做为南风公司的驻京办事处,方便将来后期服务时进京居住、办公。

    苗靖问陶南风:“那驻京办事处……”

    陶南风这才想起这件事,这段时间忙东忙西的,完全忘掉了。

    向北低声询问,了解事情经过之后笑了:“没事,既然租金已经交了一年,那就放着。苗靖你打扫干净了没?我们今晚就住那里。”

    苗靖苦笑:“干净干净,我找了个人负责打扫卫生。”

    办事处不算太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前厅后室,厨房、厕所配齐,办公室正对着大马路,布置得和南风公司有点相似。

    等到晚上大家手头事情都忙过多,苗靖与向北、陶南风坐在办事处的大厅里聊天。

    向北说:“深市建特区一年,听说发展得很好,我和南风都想去看一看。”

    陶南风也笑着点头,与向北双手相牵:“对,都说那里遍地是黄金,我想去感受一下。”

    苗靖的目光在那双交叠的手上停留片刻,努力调整着失落的心情。

    苗靖在农场第一眼看到陶南风,就看得出来她和向北之间很有默契。后来他写信给向北打听了半天,向北都不理睬回应。

    等到湘省省城再一次见到陶南风,向北以保护者自居,用行动宣告主权,强势地斩断苗靖的暗恋。

    理智告诉苗靖,要学会放下。

    可是理智总是与情感打架,哪怕苗靖知道南风爱向北、向北爱南风,但他却控制不住对陶南风的渴望与欣赏。

    苗靖眼帘低垂:“深市的确值得一看。我帮你们办边境证,这回要是有空就从京都直接去吧。”

    既然要放下,那就尽量托他们一把,让他俩飞得更高。

    苗靖抬头看着陶南风,眼中带着一丝眷恋:“我让部里开一封介绍函,你们到了深市就到翠湖区找京都办事处的项宜民,他是我的人。让他带着你们在深市转转,看看有什么能做的。”

    苗靖灼热却又温柔的眼神让陶南风有些不自在,她偏过头看着向北。

    向北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将苗靖的视线挡住:“夜深了,我送你回去。”

    说完,他当先而行。

    尖刀连训练的结果,让苗靖下意识地服从,跟在向北身后走出办事处。

    路灯亮起,将两个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沿着西城区的主干道走了十几米远,向北停下脚步,转过身与苗靖面对面。

    苗靖不敢看他,沉默不语。

    向北轻声道:“求而不得,世间最苦。苗靖,对不住了。”

    苗靖双手握拳,牙关紧咬。心事揭开,仿佛被公开处刑,苗靖的心口一阵撕扯般的疼痛袭来,让他身体不自觉地开始颤抖。

    向北抬起手,重重压下,控制着苗靖的半边身体不再抖动。

    “尖刀连牺牲那么多兄弟,只有我们两个活了下来。我们的命……不是单属于自己一个人,我们要代替那些死去的兄弟,活得漂亮、活得精彩!

    和平时代,不再需要我们出生入死,但时代巨变之下,机会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作为男人,是耽于情爱,还是建功立业?你好好想清楚。”

    夜色如水,向北的话语重重敲在苗靖心上。

    苗靖抬起头,眼神清明澄澈:“向北,深市建筑业蓄势待飞,你和南风去闯一番事业,我在京都为你们提供支持!”

    作者有话说:

    今天还有一更~

    第162章 江启筑

    带着苗靖的介绍信, 陶南风与向北踏上去往深市的火车。

    从京都到羊城,再从羊城转到深市,一层层检查下来, 终于在九月的一个傍晚, 到达深市火车站。

    从三层楼的老火车站走出来,身边是拥挤的人群,扑面热浪滚滚而来,哪怕高大的木棉树撑起一片绿荫,也让人感觉到了热带气息。

    陶南风与向北各自背一个背包, 白衬衫、卡其裤、解放鞋,男人高大威猛、女人英气秀美, 同样的打扮、出色的外型, 两人一下子就成了人群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项宜民是位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短发、短袖、七分裤、凉鞋,看着很凉快。他举着接人的牌子跑过来, 笑得十分灿烂。

    “一看就知道是你们!苗处描述的简直太准确了。”

    苗靖打电话让项宜民接人的时候说, 人群里最显眼的一对飒爽男女, 就是陶南风和向北。

    81年的深市, 放眼望去都是工地。

    正在修建的马路、盖了一半的高楼、低矮待拆的工棚、铁皮箱子改造成的小卖部……还有远处大片大片的田野, 这是一个正在调整发展的新城市。

    项宜民刚来深市一年, 已经算是常住民。他指着路边骑自行车、戴草帽的人说:“看, 这是当地人, 深市在北回归线以南, 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温和, 日照时间长, 紫外线强, 皮肤晒得很黑。”

    他又指着路边一个肩膀上扛着蛇皮袋子的男人说:“这是深市的外地人,多半都是来这里打工的。”

    打工人,这是深市人发明的又一个名词。

    迎面走过来一个穿着清凉的外国女郎,金发碧眼,吊带短裤,嘴唇抹得鲜红,陶南风看得瞪大了眼睛。

    项宜民哈哈一乐:“深市经常能看到外国人,不稀奇、不稀奇。”

    大街上行走的年青人有些打扮得十分时髦,拎着录放机招摇过市,墨镜、紧身裤、喇叭裤、大红裙子,雪白的胳膊、大腿在夏日展现出来,快乐而张扬。

    陶南风感觉自己像个乡巴佬,大开眼界。

    八十年代初的内地思想还相对保守,可是深市却前卫多了。在这自由奔放的环境下,向北堂而皇之地牵住陶南风的手,却并没有引来异样的眼光。

    易俊、任扬说得对,大家都忙着赚钱,谁会在意你做些什么。

    坐上蓝白两色的公交车,项宜民将陶南风、向北领到翠湖区一片居民区。

    大叶榕枝叶繁茂,椰子树摇曳生姿,斑驳的旧围墙上开满紫红色的三角梅,这里透着股浓郁的异域风情。

    京都办事处在这里租了栋旧民房,门口挂了块木牌子,低调而务实。

    项宜民从角落拿出两瓶汽水递到向北和陶南风手中,打开电风扇,老旧的风扇叶片吱呀吱呀地转起来,送来阵阵凉风。

    向北与陶南风坐在客厅沙发,喝完汽水,这才感觉暑热慢慢消散。

    新环境、新地方,向北一边观察一边询问。

    陶南风的眼睛则被门外那硕大的榕树所吸引,听项宜民说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因此特别适合植物生长。

    建筑学专业的特点便是到了任何地方先收集关于气候、地形、人文等资料数据,毕竟盖房子要与环境相适应。

    这里四季不分明,日照丰富,房子对朝向要求不高。回南天潮湿闷热,通风散热必须考虑。每年有三个月左右的台风季,结构安全、门窗密封性都得提高……

    思绪慢慢延展开,直到向北拍了拍:“走,我们到宾馆去住。”陶南风这才如梦方醒,从沙发上站了起来。

    项宜民说:“这一片是老居民区,还算热闹,蓝玉宾馆离这里不远。往北就是农田,往南全是工地,你们一路辛苦今天先休息一下,明天我带你们出去转转。”

    三个人边走边说,迎面一个精瘦男人穿着件宽大的浅灰短袖棉衫、推着辆沾满泥巴的旧自行车走过来,项宜民抬手打招呼:“老江,出门了?”

    老江原本埋头走路,听到声音抬起头,一脸的愁云惨淡:“啊。”

    项宜民给向北介绍:“这位是深市房地产公司的江总,江启筑。”

    房地产?陶南风忽然想起梦中冯悠发家致富,做的就是房地产。但现在内地住房全靠单位分配,从来没有听说过房地产这三个字。

    将房子与资产相结合,住房市场化,深市的改革步伐迈得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