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42节
书迷正在阅读:六零之囤货强手、在年代文里吃瓜、咸鱼小结巴他又浪又怂[穿书]、穿到没有辣椒的世界后、采精大盗 (nph)、天灾来临时、30条短视频助星球避开天灾、陷落、被驯养者【人外,np】、次次挨cao(1V1 现代)
当然,更多的男人对青楼开始敬而远之,生怕自己也染上那淋病和杨梅疮,这时候可没有青霉素给自己治!所以这段时间民间的青楼生意一落千丈,老鸨们叫苦连天。 孙大夫倒是隐隐觉得,这可能还是第一步。朝廷下令官员不允许狎妓已经预兆着某种倾向。或许真的在未来的某一天,民间狎妓也会被禁止了。 就像是仙画中的那样。 就好像现在大家议亲,都绝不会再找自己的姨表亲一样,光是他知道的退亲的就有五六对,这仙画的影响力可厉害着呢。即使是嘴上再叫着不信的,在实际要动真格的时候也都怂了。 不过这到底不是孙家人关注的事情,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孙英娘身上,还是问她的学业和她在外面的见闻。孙英娘现在可以说是孙家消息最灵通的人了。 孙夫人含笑的看着自家女儿,觉得让她出去和男儿一样打拼这事儿做得可真对。看孙英娘现在,可沉稳多了,谈吐也都更自信了。 孙英娘偷偷的说: “我听说啊,孙道长这几日都泡在将作监,说不定是那做显微镜的玻璃有戏了! 将作监的工坊内,此时正一派热火朝天。 石头砌成的熔炉内,出现了一种半凝固状的呈现高温金红色的流动液体,一位年老但手极稳的工匠用铁棒搅动了一下,让这种半凝固的液体蘸在铁棒的头头上。 就这样,一层一层。 孙思邈和阎立本在一旁观看,。 孙思邈有些紧张: 不知道这法子能不能真的吹出玻璃。 阎立本倒是轻松多了: “道长放心,之前我们也曾试验过,虽然还做不到像是仙画那样透明无杂质,但是比原先的琉璃要好多了,堪称绝景呐。 因为都知道要先搞定玻璃透镜才会有显微镜,所以这一年来,将作监可是将如何制造玻璃放在了 第一位,按照仙画上出现的那几个画面,试验了很多次但还是觉得不够理想。 后来工部有侍郎在古籍中查到,北魏时期曾经有大月氏商人前来教授吹玻璃之法,阎立本立刻想到去请教西市中相关的西域商人,许以重金,甚至是惊动了李世民,许了一个小爵位给他,终于寻到了接触过的西域匠人,得到了一些线索。 才知道,这是用的原料出了问题。 西域那边用一种石英砂来制作玻璃,用的就是吹制。阎立本又去请教了方士——这天底下所有的方士们正好都被集中在了长安研造火药呢——然后这事儿就被孙思邈给知道了,赶紧过来自荐。 阎立本这才一拍脑袋,他还真把孙思邈也是天下闻名的炼丹师这个事儿给忘了!总之,可以说说举全国之力,在各方的努力下,历经了半年多,这玻璃总算是搞出来了。 工匠鼓起腮帮子,将铁棒一端的玻璃液吹成了一个小小的像是灯泡一样形状的瓶子。吹玻璃十分累,吹了几个后腮帮子老疼。 “现在先熟悉熟悉,然后再来制造你要的透镜。”阎立本解释道。孙思邈很欣慰: “无妨,我都等了这么久了,不在乎这一时片刻。” 又这样过了大半个月,有一日,阎立本 的小厮匆忙来寻孙思邈:“道长,道长,我家老爷让您赶紧过去将作监,说您要的东西做出来了! 孙思邈一听,直接饭也不吃了,起身就走。 剩下出诊了一上午饿得要死的徒弟赶紧往自己嘴里塞了几口: 师父,你等等我啊!他也想去看啊! 将作监已经人山人海,不仅有原本就在那儿的工匠,工部的人和挨着的几个部门的人都赶过来看热闹,连工部尚书李大亮都闻讯而来。 “我看看,真的是像小房间一样的东西!” 工匠们争先恐后的把头凑过去。 果真有意思,这就是那啥细……细胞?“快去找一只蚂蚁或者小虫子来瞧一瞧。” 孙思邈过去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那是一个看上去极为小巧精致的东西,用黄铜铸成,看上去和仙画中出现过的显微镜非常的像。 “孙道长,快来看看。”工部尚书李大亮和将作少监阎立本赶紧把这东西交予到他手上。 孙思邈有些激动,将显微镜郑重的放好,眼睛凑过去,看到在显微镜下,薄薄的小木片呈现出如同蜂窝一样的组织结构。 这就是之前胡克发现过的木的细胞,但是仙画后来说了那只是死去的脱落的细胞膜。这时候有人抓来了一只小蚂蚁。 将蚂蚁放在镜子下,原本小小一只赫然放大,让他都有些胆战心惊,可以清晰的看到蚂蚁的口器、蚂蚁的脚上面的毛刺... 原来这些让人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的小东西,竟然真的长得如此狰狞可怕! 李大亮和阎立本都看过了,李大亮呵呵对阎立本道:“看来,我大唐的《显微图谱》怕是要落在你身上了。 有谁能比阎立本画得更好呢?阎立本笑道: 这也是卑职所愿。 两人聊着的时候,孙思邈已经拿针戳了一下手指,挤了一滴血液在那显微镜下,大家都屏息静气的等待着。 孙思邈低下头,看了半晌,又抬起头,脸上带着又是惊喜又是疑惑的表情。阎立本急忙问: “孙道长,可是看到了游来游去的小动物?”这是现在的普通人对于细胞和微生物的理解,那就是他们无处不在,像是游来游去的小动物。 “可以看到似乎 的确是有活物,但是却看得不清楚。”孙思邈道, “我觉得可能是倍数还不够。 估计这显微镜的倍数介于胡克和列文虎克之间。 阎立本和李大亮也都看了,的确是如孙思邈所说。 阎立本看向旁边的工匠,工匠知其意,道: “可以再琢磨琢磨。只是估计还得花费上一段时日。 孙思邈笑道: “不打紧,这么久咱们都等了,也不差这一时半会了。” 将作监做出显微镜的事情早就被呈到了李世民的案头,不出片刻他就带着李治兴冲冲的过来了,拿着显微镜摆弄了老半天,充分体会到了当时欧洲那些贵族们爱看放大镜的乐趣。 另外自然就是嘉奖有功的将作监工匠们。工匠们自然喜不胜喜,谢过圣恩。 从将作监出来后,李世民对着李治感慨: “朕记得,列文虎克做出那显微镜之后,就连那什么英国皇家学会都把他列为上宾,还授予了极高的荣誉。 而他的这些工匠们,只是得了封赏就高兴得不得了。 总觉得有哪儿不对。 李治犹豫了一下: 父皇,这还是不一样的。咱们都是根据仙画所说做出来的…… 李世民知道他的意思,笑了笑, 但如果没有仙画,大唐即使有这么的工匠,做出来了这样的东西,恐怕也不能得到如列文虎克一般的对待。 他看向天,看着大雁北飞,如呢喃一般的道: 所以在一千多年后,他们才会赶超华夏。李世民转过头: 所以,雉奴,必须要改。即使在朕这一朝改不完,在你那儿也要改完。他们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遗祸。 李治怔然,忽然有些被托付重任的压力,忽然又有些鼻酸,最终低声却又坚定的道: “是,父皇! 一阵云将阳光挡住了一半,宫墙的影子投映下来,正好罩住两人的身影,沉郁凝重,但是一阵风吹过,云朵四散,阳光又复照下来,宫道之上又多了敞亮光辉。 就像这世事一般。 宋朝。 赵匡胤正在军器所的火药作试验场观看他们新研发出来的火器。 自从有了方士的加入,这火器的研发可以 说是一日千里,什么霹雳火球、蒺藜火球、突口,虽然还达不到仙画中那样一抛出去就直接炸毁城墙的地步,但是效果也很能让对手惊惧。 赵匡胤看得连连点头,喜笑颜开,立刻封赏了众人,又让管事的将领和官员将所有的技艺都看好,决不许流露出去。 而回宫的路途中,宰相赵普又递过来了几个好消息。 一个是在南边造的宝船已经铺完了龙骨,再过个一两年估计就能下水了。这样,北宋的使者就能去探访其他的陆地和岛屿了。 一个是,长安的宫城已经修整得差不多了,同样再过一年就可以迁都过去。 因为本身的规划就比较小,赵匡胤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大兴土木,只想着立刻搬过去,于是这建造的速度也就快得很。 和宫城一起规划好的还有一所大学、一所医院。 还有一个是有几家牧马监递过来好消息,他们利用从西域那边搜罗过来的名马,培育出了一批很不错的良马,已经选了几匹送上汴京来让官家好好看看。 赵匡胤连道了几声: 好,好,好! 这自从有了仙画后,他最提心吊胆的就是要避开上辈子宋朝的命运,先是迁都,然后是育马,这些事情是绝对绝对要放在心上的。 如今事态的发展早已经和仙画透露的历史偏离了十万八千里远,他自然高兴。 回到宫里后没几天,从松江那边又送来了一个消息,之前种下去的棉花真的丰收了!而且,有人 做出了这“黄道婆织机”。 那棉花和织布机就放在宫殿里头呢,工匠给赵匡胤和众大臣演示了一下,大家都啧啧称奇。自然是要论功行赏,可是到了封赏那做出织机的人时,却犯了难。因为那人,竟然是一个青楼女子! “据说原本也是家道殷实,学过刺绣织布的,只是后来家道中落了就沦落风尘。” 自从那期仙画后,各家青楼的生意惨淡,以至于一些妓女们甚至要另寻出路——朝廷同样不允许官员狎妓了,他甚至还想过是不是要仿照后世那样直接勒令所有青楼关门结业,但却被大臣们反对。 反对的理由是,那这些原本就还在青楼里待着的妓女要送到哪里? 要以什么为营生? 赵匡胤一想, 这事千丝万缕,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便不再提这个事情。 但即使没有朝廷的禁令,民间的男人们或是出于惧怕或是出于反省,去青楼的次数也都慢慢变少了,这原本一到晚上就人潮涌动的花柳巷,客流竟然生生的少了一半。 于是,好多家青楼倒闭,一些妓女从良了,一些青楼改成了酒楼和看百戏的场所,生意倒也还能撑上一撑。 这做出织机的女子就是这样,趁这个机会给自己赎了身,也未嫁人,入了道观当起了道姑。她天资聪颖,看到当地的人都在种棉花,改良织机,只花了三四个月就把原本的一些难点给解开了,然后才有了这摆在众位大臣面前的黄道婆织机。 “封为县主吧。”赵匡胤沉吟一下后道。 大臣们面面相觑,县主再往上可就是郡主了,这封号着实不低。可这是外命妇的封号,之前有这封赏的,要不是父亲有功,要不是丈夫有功,而这女子却无父无夫,仅靠自己拿到了县主。 虽然按理来说她的功绩也值得,但怎么琢磨起来就是这么别扭呢。 “诸卿,民心呐!”赵匡胤意味深长的道。 万事就怕比较。 后世可以将这么金贵的药物给妓女用,虽然在现今的士林当中颇有一些人反对,但大家都不得不说,这后世确实做到了将“民”之一字放在心上。 现在一位原来的妓女做出了功绩却得不到封赏,那其他人会怎么看? 那些有本事的匠人、医生会怎么看?宰相赵普立刻表示附和: 官家说得是。于是,这县主一事就这么定了。 有几位大臣们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心中涌起失落——现如今,官家要笼络的,竟然是那些匠人、医生的心了。这天,真的要变了! 明朝。 京城里现在最热闹的话题莫过于周王朱棣领了一项差事,那就是修书。“听说陛下让他修一本天下植物大全的书籍,还有他之前修的医书也都刊印了。” 茶楼的雅室内,大家正在一边喝茶一边津津乐道。 “倒是没想到周王竟然如此仁善,之前他的传闻可一直都不怎么好,什么顽劣不堪,目无法 这传闻嘛,也不能尽信。 周王领了这差 事,岂不是能四处行走?那,这位……有人伸出四根手指,放低声音道, 没有意见? 说的当然是燕王朱棣。